a.人口分布
共有24位小朋友,男性11位 (45.8%),女性13位(54.2%)。其中低年級 (一、二年級) 12位 (50%)、高年級 (三、四、五年級) 12位(50%),六年級已經畢業沒有收進營隊中,故不再衛教範圍內。
b.回收問卷數
學生數一共有24人,前測問卷收回24份,後測問卷收回23份,前後測皆有編號配對,而後測問卷有一份未填寫完整,所以扣掉無法前後配對的樣本後,心理衛生和成癮衛生組別樣本數為22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組別樣本數為23份,可分析的樣本數為22份。
表1. 前後測人數與樣本數
前測 (人) | 後測 (人) | |
應到人數 | 24 | 24 |
未到人數 | 0 | 1 |
實際人數 | 24 | 23 |
可用樣本 | 22 | 22 |
c.前後測分析
前後測是使用同一份問卷,分為是非題與選擇題兩部分,是非題共15題而選擇題共25題,各教案分別出10題。我們採用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分析我們的資料,可以寫出下列虛無假設
H0:前測答對率=後測答對率
H1:前測答對率≠後測答對率,訂定信心水準為0.05,以此條件進行檢定可繪製出下列表格。
表2. 前後測比較表
前測答對率平均值(%) | 後測答對率平均值(%) | 差異
(%) |
前測答對率標準差(%) | 後測答對率標準差(%) | p-value | |
整體教案 | 77.3 | 85.3 | 8.0 | 10.4 | 9.7 | <0.0001(**) |
環境衛生與傳染性疾病 | 83.6 | 86.4 | 2.8 | 13.4 | 13.4 | 0.2478 |
成癮物質 | 74.4 | 88.6 | 14.2 | 16.6 | 10.3 | 0.0775 |
心理衛生 | 85.2 | 79.0 | -6.2 | 12.3 | 15.8 | 0.1310 |
個人衛生與飲食健康 | 64.5 | 85.5 | 21.0 | 12.4 | 15.0 | <0.0001(**) |
(**)表示p-value<0.0001 (*)表示p-value<0.05
首先,我們分別比較整體教案與個別教案的前後測答對率,除卻心理衛生之外,後測的答對率皆較前測來的高,但經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分析後,發現僅有整體教案和個人衛生兩組p-value<0.05,所以實際上前後測結果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的僅只有這兩組,換言之經過本次的衛生教育學員們的整體衛生知識有顯著的提升,個人衛生與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也有明顯的進步,而其他教案主題成效就較不顯著。不過不顯著的原因不一定是學員對的內容教案無法吸收,可能只是前後測問卷設計不良或者單純樣本數不足造成,這些因素會在後續的檢討中探討。
接著我們嘗試將高低年級分組進行分析,因為營期間的教案高低年級都是分開進行的,所以我們想知道兩組前後測結果是否不同,於是我們將結果繪製成下列兩表。
表3. 高年級前後測比較表
前測答對率平均值 (%) | 後測答對率平均值 (%) | 差異
(%) |
前測答對率標準差 (%) | 後測答對率標準差 (%) | p-value | |
整體教案 | 80.3 | 89.9 | 9.6 | 16 | 14 | 0.0002(*) |
環境衛生與傳染性疾病 | 85.5
|
90
|
4.5 | 11.3 | 6.3 | 0.0959 |
成癮物質 | 77.3 | 85.2 | 7.9 | 12.3 | 9.4 | 0.1319 |
心理衛生 | 90.2 | 91.7 | 1.5 | 8.2 | 8.3 | 0.5059 |
個人衛生與飲食健康 | 68.2 | 92.7 | 24.5 | 11.7 | 6.5 | <0.0001(**) |
(**)表示p-value<0.0001 (*)表示p-value<0.05
表4. 低年級前後測比較表
前測答對率平均值 (%) | 後測答對率平均值 (%) | 差異
(%) |
前測答對率標準差 (%) | 後測答對率標準差 (%) | p-value | |
整體教案 | 73.4 | 80.3 | 6.9 | 16.3 | 15 | 0.0086(*) |
環境衛生與傳染性疾病 | 82.5
|
83.3 | 0.8 | 15.4 | 17.2 | 0.8202 |
成癮物質 | 67.0 | 74.0 | 7.0 | 17.9 | 18.8 | 0.1113 |
心理衛生 | 78.8 | 85.4 | 6.6 | 13.1 | 11.3 | 0.1901 |
個人衛生與飲食健康 | 60.8 | 78.3 | 17.5 | 12.4 | 17.5 | 0.0018(*) |
(**)表示p-value<0.0001 (*)表示p-value<0.05
結果顯示高年級在各教案前後測的正確率的確都比低年級來的高,而且各教案進步的幅度也較低年級來的高,所以不同年級的確有程度上的差異,分開授課可能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之後也可考慮給予不同的前後測題目,或許能更精確的評估我們教案介入的成效。再者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對各教案的認知都有提升,其後測的答對率都較前測來的高,但經過檢定後不論高低年級都只有「整體教案」與「個人衛生與飲食健康」兩組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另外三個教案獨立來看成果仍然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