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伸仁國小
(1)儀器數值已事先以環保署監測站之資料進行校正 (單位:µg/m3)
平均值 | 中間值 | 標準差 | 變異數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樣本數 | |
室內 | 9.02 | 8 | 5.1 | 26.08 | 24 | 3 | 386 |
室外 | 5.56 | 5 | 3.76 | 14.13 | 15 | 1 | 386 |
從測量出來的結果發現,PM2.5濃度大約都落在指標等級1或2的「低」等級(0~23µg/m3),符合環保署所規定PM2.5的24小時值35 µg/m3。從環保署的資料以及我們的測量結果可以發現,線西、伸港當地的夏天幾乎都符合標準,而且在我們測量期間,有幾天的晚間偶爾降陣雨,也會影響到微粒濃度下降。
另外,室內外的比較結果發現,室內的PM2.5濃度較室外高出3.5µg/m3左右,可能原因包括下雨影響室外濃度下降但室內沒有馬上變化、室內相對不通風造成懸浮微粒濃度容易累積、室內有「人」在活動等等,造成室內濃度變化較大。
(2)24小時濃度變化趨勢
從我們的量測結果發現早上PM2.5濃度通常是高於下午的,因此想藉環保署監測站之資料驗證我們的結論,並了解其他月份的濃度變化趨勢。我們使用2015年線西監測站的資料並分成空氣較好4~9月以及空氣品質較差的10~3月兩部分,如下圖。
由圖得知,10~3月的PM2.5濃度大約比4~9月高了15µg/m3左右,原因可能包括冬天沙塵暴較多、空氣擴散條件不佳,以及東北季風帶來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空氣汙染物。
而無論是4~9月或是10~3月都可以發現,8點到12點是一天中PM2.5濃度較高的時段,過了中午後細懸浮微粒的濃度會往下降,與我們所測出來的結果相符,可以據此結果給予校方相關建議。
b.伸港福安宮
事先將室內外兩台儀器進行校正,確認量測相同微粒(0.02-1微米)數量時數值一樣(單位:個)
平均值 | 中間值 | 標準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樣本數 | |
室外 | 13559.2 | 11400 | 5886.09 | 61800 | 5020 | 16273 |
室內 | 11785.3 | 10359 | 3922.97 | 23650 | 5950 | 16273 |
由於總懸浮微粒數沒有法規可以比較,因此我們同樣進行室內外的數值比較和焚燒金紙時與平時的差別比較。與國小測量結果不同,福安宮室外數值較室內高,我們推斷可能是因為室外離汙染源(金爐)較近、室內(香客大樓房內)較不通風、室內在量測時間沒有人為活動。
福安宮每日早上下午固定會有廟方燒金紙,根據我們量測,金爐飄散汙染物時香客大樓的戶外陽台微粒數量高達平常的3~4倍,燒完約十分鐘左右數值開始下滑;室內雖然數值不會飆到3~4倍這麼高,但仍會慢慢累積至2倍左右,約半小時微粒數量開始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