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翰
「我一直在旅行。當地人會告訴你許多故事,告訴你他們所珍視的東西,明白了彼此所珍愛的事物後,人與人之間的談話就不一樣了。」-大提琴演奏家 馬友友(Yo-YO Ma,1955-)
連續兩年的社健組,問卷分析的結果已經不再重要了(反正都不顯著!)。邂逅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文化空間中,聽著他們的生命故事,開闊了視野,卻也同時感到自身的苗小,能為他們做到什麼?以公衛的角度,以自身的知識,或是以其他的才能。這次帶隊,看到新進的組員有著我當年同樣的困惑,開始對服務隊的意義感到懷疑,或許這麼說有點奇怪,不過很感動看到你們有著和我當年同樣的矛盾。我們在這歡笑,也在這裡迷惘,問題的解答可能不是重點,畢竟這是一輩子的大哉問,公衛始終是要和人接觸的,在以後做分析、教案或任何事,別忘記我們的出發點始終是人,也別忘記今天這份感動。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某台北市長說過凡事都有SOP,不過我相信並非凡事都SOP,至少衛教絕對沒有。常常為了解決問題,會開始發現問題,像是假設他們有老年憂鬱,期待他們缺乏用藥知識,看到分析解果都不顯著後一陣莫名的失落湧上心頭,激起一陣的鼻酸,到底我們做了什麼?後來開始相信其實當地沒有什麼問題的,至少在我們關心的議題上;開始相信健康的定義會應文化而異,公衛使否可以凌駕於習俗?這就像傳教士是否修飾原住民的草莽一般,公衛應該有更重要的規則,像是劑量效應關係。不是以自身的標準去檢視他們的健康,要求他們戒菸戒酒戒檳榔戒掉「不健康」的行為,如同某個立委說過:「是毒是藥全是由dose決定」,教導他們如何用這些東西,尊重他們的文化內涵。像是抽雪茄就是一種文藝的表現,抽煙有時還能累積人脈資產。酒也不是個壞東西,小酌怡情養性,有人說紅酒養身,甚至法國的品酒是一們經世累月經年的大學問。教案也是如此,長著們的生命厚度較厚,若能依照當地的習慣設計教案,受到教案的長者們能在一個文化安全的環境下,自然參與的樂情也會提升。所以說教案沒有SOP,然而這要很多的事前準備,和對當地的深入了解,對大學生來說要花費很多的肝或其他器官才能達成。因此對你們未來我唯一的建議是,享受旅程和注意安全。
走筆至此,想說的也差不多說完了。有人說服務學習的意義,隱約也有了一個解答,但許多問題始終困惑著。服務隊就像一趟旅程,要升大四了,我的旅程也差不多走到盡頭了,希望大家把這條路繼續走下去,看看路的盡頭是什麼,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的答案。
>>蘇紫嫣
其實對於連續三年參加服務隊,後兩屆選擇了社區健康組,以及在最後一年接下組長的位置,都並不是意料之外,不如說在一年的此時投身於服務隊的籌備與出隊幾乎已成為一種習慣。雖說如此,幸運地,一年一年還是能夠以不同的心境去面對當下在服務隊的角色,並在過程中總是能獲得一些感動與省思。
先是對於此屆社區健康組組內幾個改革的回顧。去年身為社區健康組的組員,在仍懵懂中經驗了首次的社區健康組。然而在籌備及出隊過程中的思考,以及參閱上屆成果報告書後,也下定決心在接下組長後,在社區健康組組內主導了某些改變。
其中最大膽的嘗試,即是將過往使用與社區健康講座相同量性問卷的家戶訪談,改為以訪談大綱進行質性訪談。尤其是在此次選擇的議題中,「安寧療護與預立醫囑」相對是對社區長者們來說較陌生且容易招致反感的話題,是否會讓組員們在家戶訪談中經歷挫折,也是組長們有所顧忌的原因。然而實際上社區長者們的回應比想像中還要友善許多,在談話裡阿公阿嬤也和我們分享他們對於生死的觀點,是比起之後分析而得的結果來得珍貴許多的經驗。
其餘的改革還有社區健康講座籌備的分組性質,以及組聚的籌備節奏,偏向事務性,就不在此贅言。而身為組長的另一種心態轉變,就是能以某種程度上「過來人」相對平靜的心態,傾聽並且回應組員們各式各樣的困惑以及感觸。從對組務安排的疑問,到組聚間組內圍成一圈分享心得時流動的各種情緒與想法,無論是積極向上或帶些多愁感傷,我想都是十分值得珍視的。要說些什麼作為結尾,那就是期待未來的你們,也能帶著這樣的使命感延續公共衛生服務隊的精神吧!
>>魏君如
從大一不假思索地加入衛教組、大二為了嘗新而加入的環推組,一直到當上組長的社健組,三年服務隊做的事都不一樣,思考的層面也越來越深,但心境卻越來越豁達開朗,我覺得這應該就是成長。
去年的心得我是這樣寫的:衛教組的服務很純粹很直接。我們付出心力勞力,先遑論孩子們究竟是否需要我們的教案、遊戲,單以他們的笑容與參與活動的反應,孩子們就是很有感的「接受」了我們的服務;而環推組,我們到番雅溝採底泥、到家戶去採水,回國小做實驗,乍看之下,反而好像是我們從這片土地取得了甚麼,那我們到底「服務」呢?採水回去養了一天的大腸桿菌,看到培養皿上「收穫滿滿」的顏色,驚喜過去之後,這樣的結果是不好的!但是然後呢?
然後就一直到了大三的社健組,我把「服務的意義」這沉重的困惑帶到了線西,想著一定要為線西付出,讓當地人得到收穫,我們辦社區健康講座、到家中做問卷訪談,介紹用藥知識、推廣安寧療護觀念、調查老年憂鬱情形,我以為傳遞知識就是服務,但漸漸地,我發現伯伯阿姨或是阿公阿嬤他們根本不需要這些,而且我們能做的改變真的太少了,這些根本就不重要!這樣說雖然超級矯情,但我逐漸能體會到:用心與人交流陪伴才是服務隊很重要的意義。
今年當上了組長,前置準備期帶領著我的愛演組一起想劇本練台語,我們的時間非常少,而且台語能力低落(但是鈺玫超棒,愛演組的救星!),還記得詹玟一句台詞念了好久好久的辛苦、奕安奇怪的拼音法、宜華錄音檔驗收、品誼無下限的獨秀,但感謝你們終究是很有效率地完成每次的進度,而最後的結果真的很棒,超出我的想像。還有紫嫣與鋼砲,謝謝社健組的大前輩紫嫣付出好多,解答我的疑惑,當我們社健組最有力的後盾;謝謝鋼砲帶我們練習U行迴轉,雖然在寫分析結果的時候一直吵架,不過看在最後順利完成的份上就不計較了,社健組能有你們真好。
去年期許自己如果有機會當上組長的話,要當個讓學弟妹可以信賴的學姊,可以信任同學,我很開心在這最後的第三年還是選擇參加了服務隊,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社健組,看著自己一年一年的轉變與成長非常感動,未來這些都會成為我們在社會上走跳的資產,彌足珍貴!
>>黃奕安
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個漫長的星期,沒想到服務隊一轉眼就結束了。這次的服務隊,我選擇了社健組;因為自己平常幾乎不說台語,父母的母語也不是台語,一想到要用台語和當地老人家訪、做問卷,老實說我起初是非常緊張的。不過實際進行過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老人們都會糾正我們念錯的音,組裡面也有很厲害的學長姊可以支援,讓我們的問卷做得很順利。
在進行家訪時,自己的台語不流利,但因為自己聽得懂大部分,所以通常都是負責記錄的工作。家訪時,我們遇到了各種不同的老人。有些喜歡待在家哩,有些喜歡跑去別人家裡串門子,有些生活過得很好,衣食不缺,有些則因兒子吸毒花了很多錢。即使自己只是一個不需要什麼發言的記錄者,沒有和他們有直接的互動,但常常會因為聽聞到一些令人難過的經歷,感到情緒莫名地激動起來,甚至難以繼續聆聽下去。家訪結束後我總會想,我們的傾聽對他們而言究竟是「抒壓」,還是「因為我們的訪問而想起不願意想起的事情」。每每離開阿公、阿嬤家的時候,總會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此時又會覺得特別無能為力,因為我們只能夠讓他們擁有短暫的快樂,卻沒辦法真正改變他們的困境。
家訪的老人,有一些的年齡甚至和自己家人相仿。其中就有一個阿嬤,年紀和媽媽差不到一歲。我們詢問她的生活、她的經歷以及情緒,像是想要好好了解一個人一樣,只要能夠盡量聊下去就繼續接著聊。但是,當我們訪問到這位阿嬤的時候,我一聽到她年紀便馬上聯想到媽媽,甚至想要回家拿出問卷問媽媽的一些用藥習慣等。我們都沒非常了解自己家人的生活習慣,卻要去問別人這類和健康息息相關的習慣,覺得自己似乎沒有盡到身為子女應該關心家人的義務。
和家訪不同的是,進行講座總是令人快樂。我們分成三小組分別進行各種活動,而我是負責表演的愛演組。愛演組裡只有我一個男生,所以每齣戲都會有我出現。這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演戲,加上又是全程使用台語,頭一兩天念詞念得很不順,但後來越來越流利,甚至可以加上其他的動作來加強效果。若不是有學姊幫我們確認台語的台詞發音、安排走位,我們可能也很難演得這麼順利吧!
大一升大二的夏天,謝謝老師以及學長姊的幫助,讓我們得以完成七天的服務隊。這次的出隊,使得平常和班上同學不大說話的我更加融入班級裡,也讓我更加熟悉公衛的大家庭。明年暑假的我,因為接任了合唱團的幹部,不知道能不能像今年一樣和大家一起參與服務隊。如果我有機會再次參加服務隊的話,我想我會繼續選擇社健組,去關懷從久遠的過去走來的人,同時學習他們的人生智慧。
>>李宇珧
一個禮拜的公衛服務隊終於劃下美好的句點,有很多的不捨也有許多的感觸。還記得以前聽過這樣一段話「相遇是別離的開始」,當時並沒有太多的感覺,直到走到這一次的公衛服務隊,我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是那樣的承載著每一場的相遇與感慨著每一次的別離。
在學期間我們藉由多次組聚,準備了用藥安全、預立醫囑、老年憂鬱症三大主題講座,希望透過講座搭配有趣的戲劇吸引年長者聆聽並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增加新知,除此之外我們也練習如何做前後測及家訪問卷,並且練習做笑笑功。
還記得有一次在寓埔村舉辦講座,雖然當天因為早上沒有人,講座辦不起來,於是改到晚上辦,而這一場的講座也有些小出錯,但這一次講座的笑笑功卻是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無論是台下的阿公阿嬤或著陪著他們做笑笑功的我們,都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大笑著,把情緒轉化成笑聲,就這樣哈哈哈哈大笑後,大家臉上那真摯滿足的笑容,更讓我體會到原來笑笑功真的是有一股魔力呢!
在前後測與家訪時,我們總會聽到許多阿公阿嬤不同的故事,記得我們曾經家訪的一位阿嬤,她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但其中一個兒子在中年時去海邊玩水被水母蟄到後就過世了,另一個兒子則是交到壞朋友開始吸毒,甚至將阿嬤與大女兒辛苦賺的錢花光,最後被冤枉賣毒品但阿嬤沒錢請好的律師因此被判刑18年,聽完阿嬤的故事後可以感覺到她的無奈,但阿嬤還是以樂觀的心來面對她所遇到的事情。另外,在老人會的時候,我與詹玟一起訪問一位阿嬤,這位阿嬤很可愛,一直拉著我們倆的手把我們當作她的孫女一般,雖然我們兩個台語不好只能回覆阿嬤一些單字或是對阿嬤傻笑,但阿嬤仍舊笑嘻嘻的跟我們說了好多她的事情,後來在德興村做講座時,阿嬤還特地跑來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到她家坐一坐。有時候我們訪問到的老人家很開心很開朗,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訪問到心情很鬱悶的老人家,這時我們便會開始懷疑自己,當我們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與他們相處,但我們真的能為他們做的是什麼呢?所謂服務的意義又是什麼?我們真的做了足夠多的事去承擔「服務」這兩個字嗎?
於是開始不斷的價值衝突,也不斷地思考,雖然我仍舊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但我認爲服務學習是服務也是學習,的確我們得之於人者太多,在服務隊的整個過程學習到了太多太多,阿公阿嬤們給予我們的不單單是他們的故事,更多的是他們人生經驗的累積。而我們雖然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夠多去承擔「服務」這兩個字,但我想能夠讓人們發自內心的笑亦或者用自己的心傾聽他們的故事,何嘗不是一種幫助呢?那些被簡單的幸福圍繞的日子,總是能使人發笑。
很開心能夠參與這一次的服務隊,也讓自己能夠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更了解到珍惜的重要性,還記得有一位阿嬤跟我們說如果我們明年再來線西做服務隊,她很有可能已經不在了。當下聽到真得相當難過,但如果說我們可以在彼此的生命中添上那一抹如線西鄉稻田的燦爛,那也是一件很棒很美好的事呀!
>>林宜瑾
在為期七天的公共衛生服務隊,下鄉至彰化,不論是與同為隊員的一齊努力,抑或是與當地人民的相逢相處,都為這夏天帶來美好的開端,我也將這寶貴的經驗與回憶,好好收藏,並帶進未來的生命裡。
在這七天裡,我內心總充滿著矛盾,我們修的是服務學習的課,然而服務與學習的比例,其實並不對等。套句在某一日組聚裡聽到的話語,即是「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的的確太少,我們所給予或許並不是服務,僅僅只是陪伴,然而轉念一想,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碰撞,也是得以發生化學作用,我們盡力做好衛教的知識傳播,也懷著一顆謙卑,及想努力了解當地居民生活情形的心,有著正確與正面的內心素質,我想我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利大於弊的。
在參加服務隊的第一年,我並沒有參加衛教組,而是加入了社健組,因為我認為社健組能看到的比較多,了解線西鄉的狀況也比較全面,實地走訪才能體會這個地區的純樸與美好。
同時,也是給予自己一個挑戰,由於我的台語並不是非常好,在出隊前對自己的期許便是能以台語與別人溝通,然而在與阿公阿嬤交談的當下,仍是時常感到挫折,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完整表達。不過,或許人性美麗的地方就在這裡,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我們仍感受到能互相認識彼此是一件開心且幸運的事。每每看到阿公阿嬤滿面笑容的與我們述說他的生命經歷,有時可能只聽得懂片段,卻仍是非常愉悅,我才懂得,一個人的笑容是沒有語言與年紀的分隔,同樣深具感染力,也同樣能使我感到滿足。
在下犁村進行第一次的講座時,特別的緊張,在沒有良好設備的情況下,組員仍將表演與知識傳達的很好,我們也收到許多正面的回饋,也像是給予我們一劑強心針與安定的力量,使我們能在之後的講座能夠更有自信與順利進行。在做第一次量性的問卷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幸好與我交談的阿嬤很有耐心,我也盡力與她多聊幾句,有著良好的聊天氣氛,使我更有膽量與信心面對之後的每次問卷。另外,第一次的笑笑功也使我印象深刻,在還未出隊以前,每次在公衛大樓做笑笑功都覺得特別尷尬,都是以乾笑與呼氣代替,然而在下犁村做笑笑功時,儘管只有零星的阿公阿嬤留下來,看到他們做得很開心,與放聲大笑,我也被感染了快樂的情緒,第一次能發自內心做笑笑功,並相信他能帶給阿公阿嬤歡樂,也特別有成就感,而不是以往在公衛大樓,社健組員們面面相覷的尷尬笑容。這感受也的確不像服務,而是一起笑開懷的陪伴,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氣氛。
不論是做問卷或是做家訪,由於深怕自己的台語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我始終是在最後關頭才會硬著頭皮去做問卷,不過擔心是多餘的,我很幸運幾乎每次遇到的阿公阿嬤都非常健談,也給予我許多寶貴的人生建議。像是有一位阿公,在交談的過程中,不斷提醒我做人的道理,人一輩子都應該擁有良好的美德,而非追逐名和利,走了其實帶不走任何東西,卻會留下品德與美名,他甚至與我分享種菜的心得,與挑選菜的撇步。另外,有一位阿嬤非常的可愛,也非常的信任我,在我們相談甚歡的一個多小時,就跟我說了好多小秘密,也很古錐的說:噓!不要跟其他人說喔!我才瞭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非常容易建立的,也應該說在這些阿公阿嬤身上,我看到的是,只要我們肯用心陪伴及支持,他們都會給予我們加倍的回應。社健組這次關心的議題有一項是老人憂鬱症,其實看到許多阿公阿嬤可能生活並不是非常優渥,但都非常的知足,甚至是比我們快樂,也常常覺得羞愧。這也是我學到很多的地方,「人比人,氣死人」是我在這七天與阿公阿嬤對談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的確,過得快樂與知足真的比較重要,何苦與別人比較呢︖只是這些道理對於還在埋首與課業的我,似乎還是難以應用,但也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多放寬心,好好體會與每個人相處的溫度,就像這個夏天在線西鄉與所有人的互動一樣。在彰化線西鄉的這七天,度過的飛快,在收拾行囊時,才真正意識到學習到、得到的真的好多,即便付出了好大的努力,也無法與之比較。心中充滿的矛盾仍是有的,在每次的組聚之後,更加深的這種感受,然而我仍覺得這個夏天開端,我們努力的做好及所想要傳達的理念,也與當地的居民互相在對方的生命留下印記,更是從未忘記初衷,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高鈺玫
一開始其實是抱著修學分的心態想著去線西看看,對於所謂「服務隊」和「服務」的意義並沒有太多的思考,甚至是沒抱有熱誠的去準備,但到了講座真正要開始進行的時候,看著辛苦聯絡的小鋼砲學長、為了麥表緊張不已的品誼、台上台下認真的大家以及專心致志觀賞我們表演的老人家們,我感到有一些愧疚同時也非常感謝與感動,我所得到的回報,無論是老人家們的關注或是大家的努力得來的結果,都遠遠超過我的付出。
但在感動眾人的專注之餘,也發現並非所有人對講座的內容都有興趣,做問卷時也觀察到許多人對於衛教宣導的內容並不陌生,甚至表示之前做過更為詳細的量表,也讓我感到疑惑,究竟辦這個講座有沒有必要?而他們真的需要我們的衛教宣導嗎?
後來聽到「供需平衡」的說法,我們有衛教宣導的需求,而老人家們有被陪伴的需求,我們互相需要互相供給沒錯,但我們衛教宣導的需求又源於何處?因為我們辦了服務隊所以需要做衛教宣導,那我們又是為了什麼而辦這個服務隊呢?
我想參加過服務隊的人都無法堂而皇之的說為了服務吧!在我看來是讓我們多些閱歷吧,貧病交織的窘境、為生計所困的無奈、當地選擇發展經濟造成的汙染、鄉村老人們的生活。所以「服務」兩個字真的擔當不起,但也不必被這兩個字所局限,畢竟我想服務隊是不會停止的,就算我們真的無法服務當地,這也是我們這群台大學生走出象牙塔學習的珍貴經驗,所以我們要做到的是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以及將給當地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吧!
在不斷反思出隊意義的同時,在線西的所見所聞也不斷豐富我們的生命、增進我們面對生活的智慧。無論是老人們對生命、得失的豁達以及笑看人生的態度,還是當地人的有禮好客,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及態度,或者在台下與老人家一起做笑笑功時因為他們的笑容而感到喜悅的感覺,無不帶給我們衝擊與省思。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那些會引來無數淚水、同情感到無奈的故事,每個人看起來都是好客有禮而有笑容的,但話題觸動到他們內心時,也許故事就一股腦地流瀉而出,而我們只能聽著安慰著,為他們掬一把辛酸淚,感嘆著「一人一款命」。像我們最後一天家訪遇到的一位老母親,他的兒子吸毒入獄而將整個家的情況帶到谷底,金錢上的缺口以及整個家庭殘破不堪的悲哀,重擔壓在老母親及他的女兒身上,老母親的左腳在工作途中被車撞斷,雙手因艱辛的手工只見骨不見肉,言談中顯現老母親的擔憂與無奈,最後我也只能勸老母親一句「子孫自有子孫福」別想太多了,但這句話又真能起到什麼作用嗎?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說出這句話內心會好過一點。誰的背後沒有一些故事,誰的內心沒有一些缺憾或辛酸,就連我自己有些事情無論何時提起都是會忍不住落淚的,我們這樣究竟是給他們一些抒發宣洩的空間,還是僅僅勾起他們的痛苦與無奈,也許前者更多一點吧!但我還是會有所困惑與疑問,而這些只能帶回我原本的生活中思考待來年服務隊再映證了。
總的來說服務隊之行,一言以蔽之就是「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所以希望能將這七天寶貴的經驗和體悟帶回我們原有的生活去,是的我們不知道服務到了什麼,但最起碼我們都在彼此的生命裡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也希望是能在我們各自的生命裡佔有一席之地的一段回憶、感受與反思。
致服務隊的大家、與我們相處過的線西人以及未來要加入服務隊的新血們,服務隊很棒、社區健康組更棒,歡迎加入公衛社健系。
感謝所有人,我明年還會再來,社健一高鈺玫下台一鞠躬。
>>高郁晴
這次參與公衛服務隊,不僅僅是為了修服務學習三,更是為了想看不一樣的人事物,離開喧擾的台北,增加視野。當時會選擇加入社建組是因為,去年在另外的服務隊帶過與衛教相似的教案及活動,所以這次想加入不一樣的、更有意義的組,即使台語程度近乎零,縱使不會騎機車,但是我想試著與老人家相處,想與他們有進一步的互動,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想陪他們聊天。我知道短短這幾天的陪伴與談話,是無法帶給他們永久或是改變他們什麼的,但是我希望這幾天能帶給他們的,是難忘快樂的回憶,我們給予他們健康資訊相關的服務,然而他們給予我們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在這次的服務隊中有許多感觸與省思。
當初進社建組會參與麥克風組,主要是因為想克服台語不好,想藉由演講老人相關議題,在每次教案驗收挑戰自己的台語能力,並且訓練自己上台的台風,在每次教案驗收前,我總是花了很多時間修改稿子,練習自己的發音,向同學、老師、甚至回到家後拉著媽媽一直練習。直到受到同學或學長姐的鼓勵和讚美,才感受到自己有那麼一點點的進步。然而在真正出隊後,我們在線西跑了四個村進行了四次講座問卷與三次家訪,雖然過程中大家可能因為緊張有小出錯,但是沒有人責怪反而互相打氣加油,真的讓我感到很欣慰。看著台下認真聽講座看表演的老人們,非常踴躍的回答有獎徵答,很投入的做笑笑功,每個老人臉上都充滿了真心的笑容,讓我深刻覺得,即使幾天後我們就要回台北了,也在所不惜,因為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心,我們真的帶給了他們這幾天無比的快樂。
在進行問卷的前後測和家訪時,其實我很緊張,因為台語不好不太能和老人流暢的聊天,而且又不想因為台語不好就躲到同學背後不敢說話,因此我鼓起勇氣,家訪時主動問問卷,聽者阿公阿嬤認真回答你的問題,講著自己的故事,有開心、悲傷、辛酸,很心疼但也真的很感謝他們願意與我們分享,另外要特別感謝學姊會在旁邊適時地幫我補充問題,讓我們這組的家訪很順利,過程中也遇到許多熱情健談的老人,即使家裡環境不是很好,還是請我們喝飲料、冰水、吃餅乾,對於在大熱天下家家戶戶敲門希望渺小的我們而言,真的簡直是天堂!
我很喜歡社建組的氣氛,不論是出隊前的組聚,大家互相檢討要改進的部分,一起練習講座、表演、問卷和笑笑功,都是我們出隊前的一大動力,學長姊有組織性的帶領我們準備教案,認真的幫我們修改給予建議,並且分享自己去服務隊的經驗,讓當時的我既緊張又期待。在真正出隊後,還是受到學長姐各方面的照顧,在每天的深夜組聚,大家分享著一整天下來的心得,真的很有意義也很多同樣深刻的感觸,真的覺得這趟服務隊改變了我很多,不論是價值觀,還是面對事情的各種心態,都覺得自己成長進步了許多。「得之於人者太多」,其實我覺得也不必然,我們到那裡去做服務學習,其實是相對的,如同前面說的一樣,我們給予我們所謂的『服務』,他們提供我們『學習』,然而我卻認為是彼此分享快樂,沒有誰虧欠誰,也沒有一面地向他們索取我們需要的資料,因此相信雙方都是真誠地感受到快樂!
最後要感謝所有帶領我們的老師和學長姐,尤其是辛苦的後勤組每天幫我們準備好三餐和各種有的沒的,還有一起相處陪伴了七天的同屆和學弟妹,真的很感謝大家給予我暑假這麼美好的開始,希望公衛服務隊能一直延續下去!
>>陳映如
第一次出服務隊,也是第一次去到彰化線西鄉,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看到、聽到、感受到了許多。其實這次出隊前,是不安的,因為我不太能出遠門,不只是身體上的狀況,更在於心理上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害怕那些未知的一切,但這次回來後,真的沒有後悔。
當初決定加入社區健康組是一個特別的緣分,沒有考慮太多,也很幸運地在這裡收穫了許多。我台語並不太好,又害怕在人群前講話,卻負責了講座的其中一個主題——老人憂鬱症,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經過多次修改、反覆練習,終於能夠在出隊時順利地上台,但很抱歉的是,還是出了許多狀況,沒能更清楚地傳達想傳達的衛教觀念給當地的老人家。幾天下來,到了幾個村落去做講座,雖然我們的呈現不完美,但若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聽進去一些、能獲得一些正向能量和歡笑,我想,就已足夠。
家訪是另一種體驗,更深入地去看到當地生活的環境,並且更深入的與當地人談話,不想稱之為「訪問」,而是真心感恩他們願意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同樣的,也希望這短暫的相遇,不會是毫無意義的。每一次的碰撞,都讓我思考了一些事情,也提醒自己真的要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更加學習去感恩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和付出。過程中聽到一些很令人難過的故事,以前的我會沒辦法去面對、去承受,但這次卻是很平靜的,現在越來越明白,每個人不論看起來過得好不好,都一定得去面對各自生命中的難關,因為人生真的苦短。在與老人家聊天的過程中,多數人會說:「何必去想那些呢?想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何不讓自己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幾天下來,我卻有一個體悟,也是因為自己走過那一段掙扎與痛苦,所以我在想,或許會想、會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有福的吧!因為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答案的。
名之為「服務」,但我們確實能做的非常有限,不能真的幫助到他們什麼,因為人各有命,許多人會因此覺得感嘆、沮喪,但我想,儘管是治標不治本,實質上的行動和服務還是有其必須性的,所以勉勵自己不再蹉跎時間,盡力去學習、去做每一件事,強大自己,未來才能將所學有所回饋於社會,能夠利益他人。另外,真心期許自己能夠做個大愛的人,能夠不自私的去給予,真正讓每段相遇都是有意義的。
最後,這次出服務隊,看到系上的大家共同努力,覺得很感動,特別感謝社健組的每一個人,大家互相照顧、互相關心、彼此打氣,幾天下來培養了默契和信任,真心喜歡這個團隊、喜歡這些夥伴們,相信這次出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和收穫,希望都能成為各自人生中重要的養分,帶領我們繼續走下去。
>>詹玟
今年我參加的是社區健康促進組,我的台語並不好,從籌備期就發現自己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在準備期間總缺乏實際服務的感覺,不知道往後實際進行這些衛教活動的時候,老人們的反應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去應對,帶著期待卻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們啟程了。
起初的兩天,我還是在狀況外,進行問卷前後測時會不時出錯,講座也講錯台詞,家訪的時候總是 擔任靜靜旁聽的角色,沒有真正全力投入服務的這個部份,但隨著看見每位老人臉上的笑容,看見伙伴 們認真的神情,我漸漸感受到服務他人的那份感動,也花更多心思投入、享受每一天的活動,敞開了心 胸之後,更加確實做到每天的衛教服務,默默記著每天的感動,每晚組聚的時候大家互相集氣著,分享 著當天的點點滴滴,每天都更有活力和衝勁去面對明天的任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寓埔村的講座了。那天早上面對幾近空無一人的講座會場,每個人的表情都是擔憂且帶著失望的,在和當地人協調 過後,我們把講座改至晚上,結果意外地真的有許多的老人前來觀賞,那天晚上應該是我們成就感最大 的一天了,大家笑著做每一個動作,臉上充滿笑容的面對每一個老人,雖然那天很晚才回到休息地點, 但每個人都是抱著喜樂的心情,過了充實的一天。
以我自己的個性來說,我比較喜歡和小孩子玩,從小到大幾乎不太和家裡的長輩互動,所以當初在 填志願的時候很猶豫要填衛教組還是社健組,但進了社健組之後,感受到服務老人的那份感動,能在他 們面對生命的末年時,參與他們的生命,即使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也是令我莫名感動。說是服務,但其 實我們獲得的更多,在聊天的時候老人把人生的智慧傳遞給我們,要我們學著去看開一切,沒有什麼東 西是好比較的,踏踏實實過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是自己的也強求不來,每一次的訪問, 不同的老人分享著歷經人生百態後的心得,我覺得自己是被開導的那一方,我們素昧平生,但老人們卻 用真誠、懇切的眼神和語氣,告訴我們他所經歷的一切,那種令人動容的關心和期待,深深觸動著我。
在最後一天的講座,一位熟悉的面孔突然走到面前,那是前天在老人會訪問過的阿嬤。一進來會場 就熱情的打招呼、擁抱,拍了許多照片,我們坐著,她高興著講著多麼高興再次見到我們,熱情的要收 我們做他的孫女,講著她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很遺憾自己只能以微笑面對她,卻無法真的聽懂她說的每 一字每一句,但她那種熱切的神情,知道即使我聽不懂仍開心的分享著自己的世界,真的讓我很想哭, 很想深深擁抱她。我很慶幸,我遇到的每個老人都是樂觀的,對於生命保持著一股熱忱,他們的互動感 動著我,雖然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再遇見彼此,但在當下,我們都珍惜著相遇的緣份。
這次服務隊,我深刻的覺得,雖然以我們的能力真的能付出的很少,但只要每次的付出都是盡己所 能,再往後更有能力的時候能夠不忘記去回饋,才是最重要的,收穫不僅是單純的問卷分析數據,受訪 之間感情、想法的交流,才是這幾天最大的收穫。